Droplet——一款轻量的Golang应用层框架
Droplet——一款轻量的Golang应用层框架 Github地址
如标题所描述的,Droplet 是一个 轻量 的 中间层框架,何为中间层呢? 通常来说,我们的程序(注意这里我们仅仅讨论程序的范围,而非作为一个系统,因此这里不设计如 LB、Gateway、Mesh等内容,因为它们都处于程序以外)按不同的职责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,而按照不同的设计风格,常见的如下:
三层架构:UIL(UserInterfaceLayer), BLL(BusinessLogicLayer), DAL(DataAccessLayer) DDD分层架构(参考ddd-oriented-microservice):ApplicationLayer,DomainLayer,InfrastructureLayer 洋葱架构(参考Onion Architecture ):Application, Infrastructure, ApplicationService, DomainService, DomainModel。 Tips
洋葱架构其实也是基于DDD的,它是DDD分层架构的升级版本。
但是今天我想用于解释中间层的架构并非以上的任何一种,它也源自于DDD的分层架构,不过我配合了六边形架构来说明它,分层图如下:
在六边形架构中有个规则:依赖只能是由外部指向内部。 因此从外层到最内层分别是:
分层 职责 Access 程序的接入层(在六边形架构中这被称为输入适配器),通常位于整个请求 or 任务的起点,它可能是某种Web框架,也可能是一些队列的消费框架等。 Application 程序应用层,包含了一些非业务的逻辑,如:业务逻辑的编排、参数绑定、校验、请求日志、链路上报、状态读取等等 Domain & Utils 在最中心的地方我放入了两个层次描述:Domain 与 Utils,这两个分层都应该是位于依赖的最底层,意味着他们不应该引用本项目的其他层次。Domain层主要包含核心的业务逻辑,而Utils则是一些程序任何地方都可能会引用的代码段,比如常量定义、数据结构和语法糖等等 Infrastructure 基础设施层(在六边形架构中这被称为输出适配器),程序所有需要对外进行信息交换 or 功能依赖时都会放置在这一层实现,通常来说这些功能都是被依赖的那部分,因此我们如果要满足依赖约束的话,这里必须要引入 DIP(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),即在Application、Domain中定义依赖,而 Infrastructure 来实现它们,这样保证了它们是可被替换的 六边形架构优点在于解耦程序中业务无关的部分,以保证它们都是可被替换与扩展的。 而 Droplet 就工作在 Application 层,它的核心能力只有一个:提供基于pipeline的请求/响应处理能力。 可能有人会疑问,几乎每个框架都会实现类似的能力,为什么我们需要 Droplet 呢? 别急,我们来看看这些框架自带的 pipeline/middleware 存在什么弊端。 根据上面的架构图我们可以知道诸如 gin、go-restful、fasthttp 之类的http框架都是工作在 Access 层,因此框架自带的 pipeline/middleware 存在以下两个弊端: